成人身心門診
精神科常見迷思(Q&A)
1。 去看精神科就代表我瘋了嗎?
並非如此。「發瘋」通常指幻覺或妄想干擾,這是少數人的狀況。大多數人就診是因失眠、焦慮、情緒低落等常見困擾,並不代表精神疾病。許多患者僅是壓力過大,透過專業評估可找到適合的調適方式。
2。 情緒焦慮低落,只是抗壓性不足?
許多憂鬱症患者長期認為自己只是抗壓性低,但若過往的壓力未曾讓您如此痛苦,可能是精神健康出了問題。區分一般情緒低落與精神疾病,關鍵在於症狀持續時間及對生活的影響,建議讓專業醫師評估。
3。 看精神科一定要談過去的傷痛經歷嗎?
不一定。精神疾病的成因多樣,過去的經歷只是其中之一,治療重點在於當前壓力與情緒調適。若是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影響當下症狀,醫師可能在病情穩定後再進一步探討,但不會強迫回憶過去的創傷。
4。精神科醫師只會開藥,去看精神科就一定要吃藥嗎?
精神科醫師的主要工作是評估,治療方式包括藥物、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家族治療等,藥物只是其中一種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會由醫師與患者討論後共同決定,並不會強迫服藥。
5。精神科藥物一旦開始服用,就要吃一輩子嗎?
精神科藥物並不需要一輩子服用。大多數患者在症狀穩定後可以減藥或停藥。精神科藥物影響大腦,通常需要較長的療程(約三個月為單位)。若需停藥,應與醫師討論並逐步減量,以避免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