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前症候群PMS及經前不悅症PMDD

2025-02-14

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是指,女性約在月經期前1週因賀爾蒙變化,出現身心狀態的改變,症狀通常在月經來時逐漸緩解,涵蓋的症狀表現因人而異,但常見的症狀包含情緒波動、疲勞、焦躁感、憂鬱、胃口、睡眠改變、長青春痘、便秘或腹瀉、胸部脹痛等.而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是指症狀上更為嚴重,甚至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相當影響的PMS。

造成PMS及PMDD的原因及風險因子?

造成PMS/PMDD的確切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女性賀爾蒙變化造成血清素(srtotonine)分泌不平衡進而影響情緒相關.另外,心理及環境因素也會造成部份的影響。

多數女性在月經前或多或少都會有部分PMS相關的症狀,症狀較明顯的PMS約佔 3 %到 8% , 較嚴重的PMDD約佔2%.若家族史中有PMS,PMDD的女性,或本身有憂鬱症或產後憂鬱症病史的女性有較高的可能性出現PMDD。

如何診斷PMDD?

PMDD必須是在月經前1-2週出現下列症狀,並且在月經來時逐漸緩解,在月經後改善,且症狀群須對日常生活,學業,工作或人際關係造成影響

在上述期間,必須包含以下四項中至少一項情緒症狀,

  1. 明顯情緒波動

  2. 明顯易怒,或易與人衝突

  3. 明顯憂鬱情緒,無望感

  4. 明顯焦慮

包含A項情緒症狀加上下列症狀,至少達五項以上症狀

  1. 興趣減少

  2. 專注力下降

  3. 疲累感

  4. 胃口改變(變多或變少)

  5. 睡眠改變(嗜睡或失眠)

  6. 感覺失控或無法承受壓力

  7. 生理症狀,如胸部脹痛,肌肉或關節疼痛,腹部脹氣等

如何治療?

目前對於PMS或PMDD治療尚無一特定的療法,需依據個別的症狀及嚴重度給予個別化的治療.我們可以先從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整開始,再依照個人的需求增加藥物或心理治療等不同的治療方式。

  • 生活及飲食習慣調整

規律運動有助於減緩PMS,避免抽菸及飲酒,減少咖啡因攝取,充足睡眠,及放鬆技巧練習(例如正念練習,冥想或是瑜伽等)也有助於改善症狀。

  • 營養品補充

一些研究指出魚油EPA 、維他命D、維他命B6、維他命E、鈣及鎂可以針對部分症狀產生緩解。

  • 藥物治療
  • 抗憂鬱藥物

根據研究,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SRIs)對於PMDD的情緒症狀具有療效,部分個案可在排卵期到月經前服藥即可有效改善症狀,有些個案則需每天穩定服藥。

  • 荷爾蒙治療

透過荷爾蒙藥物,達到類似停經的狀態,可減少PMDD帶來的不適,但仍須考慮藥

物本身可能的副作用。

  • 腦刺激治療

腦刺激治療是利用電流或磁場影響特定腦區的活性,藉以改善情緒及失眠症狀。台灣在2018年核准利用重複性跨顱磁刺激(rTMS)治療憂鬱症,此項治療亦可作為對於抗憂鬱藥物反應不理想之病患的另一項治療選擇。